新学期马上来临
安全教育这门“必修课”不可轻视
请各位学生牢记心间
安全小知识
交通安全
1.遵守交规、注意信号灯指示,过马路不追逐打闹、不低头玩手机(警惕“开门杀”),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2.乘坐公交车时不要抢上抢下;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乘车须抓紧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超载车辆。
3.未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车上路,不在马路中间骑车。
4.不要与机动车抢道,路口要四处观望,确认安全后再通过;不要在机动车道骑行,不要在路上并行骑车。
5.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不要穿越、攀登或跨越隔离设施。
防溺水安全
牢记防溺水“六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大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或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或打110、120电话报警求助;
6.不盲目手拉手或下水施救。
校园活动安全
1.不携带管制刀具、危险玩具和能伤害他人的一切工具进入校园,水果刀也不能带进校园。
2.不携带火种进入校园。如打火机,鞭炮等。
3.不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教室,遵守国家规定和校纪校规,使用学校许可的通讯设备。
4.不攀爬墙和树木以及其他危险物。
5.课间文明休息,不做危险性游戏,与同学和睦相处。
6.不攀爬楼梯、走道等区域的护栏设施,不到无护栏的平台玩耍,避免坠落。
7.教室门窗等缝隙会“咬人”,很危险,尤其是在开关门窗时,不要将手指等身体部位放到缝隙处。
重点区域消防安全
教室:
1.不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2.无人教室的电器、照明开关保持关闭。
3.发现教室中的设备出现异常,及时向老师报告。
4.爱护学校的消防器材,比如走廊上的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确保其完好有用。
应急避险常识
防踩踏:
1.发生拥挤踩踏时,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顺人流而行。
2.不慎倒地时,要尽快站起来,实在站不起来,十指交叉双手扣颈,双臂护头,双膝尽量前屈,蜷成球状,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3.靠近摔倒者的人应对后面的人群大声呼救,告知后方不要向前靠近。
火场逃生:
1.初期火灾阶段,火势不大,可以根据情况,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焰;如遇大火,保持镇静,不要跟从人流乱冲乱撞,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
2.火灾发生时,不要顾及贵重物品,可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的地方,大声呼喊、敲击东西或是晃动鲜艳的衣物,发出求救信号。
3.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寻找安全通道离开。若无法从宿舍逃出,应关紧大门,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在室内等待求援。
4.发生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逃生,千万不要盲目跳楼。
食品安全
新学年开学,到了季节交替敏感时期,是多种疾病高发期,食物容易变质,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1.勤洗手。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从口入”,因此,手的卫生十分重要,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2.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水和维生素的摄入。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被褥、勤换洗衣服,搞好个人卫生。
5.坚持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预防学生欺凌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遇到学生欺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结伴而行。
放学路上是学生欺凌时间的高发地点之一,若总是独自行走的话,难免会让有心之人有可乘之机,进而由于势单力薄而被欺负,建议大家平时可和几个顺路的同学一起结伴,一来可以多一份安全保障,二来有利于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呼救,三来能够帮助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2.及时反映。
若不幸遭受到欺凌的话,则应立即和老师进行沟通,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都描述清楚,以便老师及时的处理,但要注意,在描述时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添油加醋说一些有的没的,是自己的问题主动承担就好,这样不仅可以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还可以避免矛盾变得越来越大。
3.家长接送。
由于先天因素或者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有些孩子的性格会较为胆小,甚至连与同学交流都做不到。建议这类孩子可以在与家长商量后,每天让家长来进行接送,一来可以有效的避免被找茬,二来能够给平时喜欢欺凌你的人示以一定的警告与震慑,三来能够为出行提供一定的便利。
4.增强技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类防身类型的运动层出不穷,如跆拳道,拳击等。若条件允许的话,则建议大家可以去报兴趣班来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增强自身的体质,预防各类疾病,还可以起到提高自信和预防被欺凌的作用,但也应注意切记不可因此而随意的欺负别人。
预防性侵害
儿童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权威、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18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与其发生性活动。
这些性活动包括:猥亵、乱伦、强暴、性交易、媒介卖淫等。
儿童性侵害定义大致也可以这样描述:一切通过武力、欺骗、讨好、物质诱惑或其他方式,把儿童引向性接触、以求达到侵犯者满足的行为。
小学生如何预防性侵害?
1.对陌生人保持必要的警惕。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也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邀请或物品。
2.保守必要的秘密,不随便把家里的信息告诉陌生人。
3.独自在家注意关好门窗,拒绝给陌生人开门。
4.夜晚不要独自外出,不要去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应避免单独与任何人在封闭、宁静环境中会面。
5.外出尽量结伴而行,只能独自外出要选择安全人多的路线,随时与家长联系。注意周围环境,如遇危险,要尽快靠近人多的地方,必要时大声呼救。
6.对熟悉的人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亲戚、邻居、老师、甚至监护人也可能成为性侵害的加害人。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只要让你感到痛或不舒服,就立刻反抗,及时告诉家长。
1.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
2.让孩子摸他身体的某个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者让孩子看他的裸体或隐私部位。
3.带孩子看有很多成人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4.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生殖器或嘴巴)接触孩子的隐私部位。
5.在公交车、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摸孩子身体隐私部位。
1.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2.对孩子进行性侵害的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亲近的人。比如自己的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孩子对这样的一些人没有防范意识,从来就不会想到他们所爱的人和被他们尊重的人会对自己进行性侵害。
3.85%的性侵害事件是熟人所为。调查发现,85%的性侵害事件是熟人所为。侵犯者利用其权势侵犯和剥夺了受害孩子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和意志。
当我们被性侵害之后,要赶快去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第一时间选择去报警,同时要保留证据。
调整生活作息,合理安排时间
在“假期模式”下,同学们心态通常较为松弛,生活相对“无序”。步入新学期,我们需要尽快从“无序”状态调整到开学的“有序”状态。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科学分配学习、锻炼和娱乐的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摆脱面对未知时的焦虑,增加对生活的控制感,减少内心的抗拒和排斥,缓解开学初期的心理适应问题。
学习为主,劳逸结合
对照暑假作业、学习计划等各方面的完成进度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复盘,做到心中有数。一是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加深记忆;二是利用剩余不多的暑假时间查漏补缺;三是总结回顾,将难点和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开学后请教老师和同学。同时,为了消除假期后的盲目感、失落感,增强新学期的方向感,建议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新学期目标,可以是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或是精通一项才艺,或是掌握一项生活技能等。
逐步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
相信这是很多同学的困惑。暑假期间,很多同学与手机“相依相伴”,手机成为我们娱乐、学习、社交的重要工具。突然需要放下手机,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做:
(1)“隔离法”。如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减少干扰。
(2)“等待10分钟”法。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经过10分钟的等待之后,就不会再表现出对即刻想要的东西有强烈的偏好。因此,等待10分钟,我们可以在此期间专注于手头的任务,那想玩手机的念头就没那么强烈了。
(3)转移注意力。如尝试利用户外活动或阅读等方式替代电子产品的使用,尽量多走出家门,丰富休闲生活,转移注意力,更多地接触手机以外的世界,降低手机的诱惑和干扰。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做一些简单有氧运动,和简单力量训练。这样既可以起到恢复体能的作用,也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给身体一个缓冲期,这样也能有效地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恢复精力。
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于警惕。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提高防范能力,从关爱自我做起,共创平安校园、共建和谐社会,祝愿同学们在新学期里身心愉悦、学习进步、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锦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