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
此处花开正盛时
四月,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花开花谢,课始课终,每一次集体备课、上课、评课都是一个化茧成蝶的飞跃,授课的人浴火重生,评课的人自我提升。四月二十五日上午,我校迎来了三年级语文下册《花钟》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等语文研究课活动。
课前准备 形成初稿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研究课是其中形式之一。为了上好这节研究课,朱海叶老师进行了静心地准备,为此次活动的教案形成了初稿。
集体备课 博取众长
“一个人的聪明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只有进行有效的备课,我们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为了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能力,我校语文组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授课老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各位老师从单元导语、语文要素、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文本解读、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思考分享自己的备课思路。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使得教学设计的内容更加充实、完善。
先由朱海叶老师说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流程,提出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再由全体语文教师共同研讨。
群策群力 形成优案
朱海叶老师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
第二环节:课堂教学展风采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的课题是三年级语文下册13课《花钟》。本课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师风采
在整节课中,朱海叶老师能按照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组织教学,认真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伴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展现着花开时候的美丽,就像一个个的花仙子飞到了课堂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风采
同学们认真听讲的样子真可爱!
学习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恰如其分,一堂课学习下来,既有跌宕起伏,又犹如行云流水!
听课风采
侧耳聆听,认真笔记,讲台下,听课的教师们将教学过程的重难点、闪光点和自己的所见所感一一记录,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谦逊好学的姿态。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上完本堂课,教研组长召集所有语文老师进行评课:说课、主评、点评、自由评……不得不说,既是一节课的研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让我们明确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关注单元导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树立单元双线一体理念,强化单元整合意识,建立单元的统筹备课策略。还要注重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区别和衔接。另外还要关注文中的泡泡提示语,把握单元语文要素,读懂文本表达的真正意图。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学习。既提高了教师们的凝聚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陈杰教导:
在教学时,利用文中的泡泡和课后题引起学生对重难点的重视。先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来说第一自然的意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然后组织去学生交流谈论,最后围绕关键句进行修改,使语言简洁,准确概括段落大意。大体是按“读课文——找关键句——修改关键句”的方法去组织教学。今后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关注单元导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树立单元双线一体理念,强化单元整合意识,建立单元的统筹备课策略。还要注重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区别和衔接。
准,须向社会公示,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减免课后服务费用。
黄谟新教导:
朱海叶老师执教《花钟》一课,最大的亮点:
1.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在教学中,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得体,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
2.课件制作精美,在教学中,朱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同时也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当然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老师又出示了2种花,想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陈芳老师:
朱海叶老师执教的《花钟》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容量适当。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书声琅琅。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教师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关键语句进行修改。对于这节课,还有一些建议:
1.在体会课文生动、准确的语言时,是否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突破。
2.板书的顺序不合理,建议教完第三自然段后再板书。
冯玲老师:
听了海叶老师执教的《花钟》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老师的教态自然,声音洪亮,善于引导学生,教学流程清晰流畅,先是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认识什么是“花钟”。然后是认识生字,再就是重点抓住第一段品读,朗读形式多样。
郑丽君老师:
今天听了朱海叶老师《花钟》一课,让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对此课谈谈粗浅的看法。
亮点:朱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意在初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一自然段,交流各个时段各种花开放的样子,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妙处。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运用书中的描写方法,进行仿 写。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写法所展现的植物开花状态,明白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可以使文章更优美,更生动。教学流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领学生感知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以及大自然的奇妙,这样的设计当然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建议:小练笔部分,老师悉心地指导学生模仿文中拟人的写法去写其它花的开放,只可惜时间有限,没能让我们领略到孩子们的奇光异彩。本人觉得应该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既可以解决讲解课文,又可以省下一点时间放在小练笔的环节。
陈冬妹老师:
朱海叶老师是一位有功底的语文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执教《花种》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善于引导,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本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华小隔老师:
1.朱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很具有亲和力,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有压力,课堂气氛活跃。
2.整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恰当,教学流程清晰流畅。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不懂的生字词;接着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花钟?科学家为什么要修建花钟?再就是重点抓住第一段的品读,找出关键句,重点讲解了找关键句的方法。
通过这次语文教研活动,老师们对今后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携手卯足干劲,幸福起航,愿语文老师们再接再厉,共创辉煌!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锦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