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为“老年节”、“敬老节”。在重阳节这天,人们出游赏秋、登高宴饮、采菊佩萸、食糕祭祀,祈求健康长寿。
趁着这个传统节日,父母可以带孩子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一言一行中教会孩子孝敬老人。
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秋季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给孩子读一读重阳诗词
教育孩子如何尊老敬老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老年节,顾名思义,是属于老年人的节日。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这个节日里,家长更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尊老敬老。
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老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态度。家长要常带孩子看望、陪伴老人,从细节上关心老人,倾听老人的心声,一起做家务活、吃团圆饭……在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中,培养孩子的孝心和耐心。
加强感恩教育,培育感恩之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学习老人的智慧,感恩老人对家庭、对社会的付出;带孩子参加重阳敬老活动,强化对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认识;鼓励孩子为有需要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时给予赞扬,强化孩子的助老行为。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体验产生认识,认识升华为情感,情感促成行为。尊老敬老教育要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体验中去,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如给爷爷奶奶捶腰、陪他们说贴心话、出门前和回家后跟父母打招呼等,让孩子在一言一行中养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锦山中心小学